習近平講述的故事|“把脈”中醫藥
作者: 發布時間:2022-01-24 瀏覽次數:1017
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。
千百年來,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,中醫藥與人民生命健康、幸福生活密切相關。
中醫藥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?新時代如何把中醫藥這一寶貴財富繼承好、發展好、利用好?本期《習近平講述的故事》與您一起回望歷史,感受中醫藥的魅力。
東漢末年,戰亂不斷,瘟疫流行。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,張仲景家族二百多口人中病死了一百三四十口,單因害傷寒而死的就有九十多口。
張仲景作為一個醫生,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非常痛心。他就開始勤求古訓、博采眾方,不斷去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,廣泛收集治療傷寒的藥方。
在自己臨床實踐的基礎上,張仲景***終著成《傷寒雜病論》,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。辨證施治,是中醫的特色之一。
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,在《傷寒雜病論》中的經方基礎上化合而成的清肺排毒湯,成為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在長期實踐中,很多治病祛疾的藥物也不斷地從中醫藥學中被發掘出來。
東晉葛洪《肘后備急方》一書中對青蒿截瘧的記載,讓屠呦呦***終從黃花蒿中發現了青蒿素。作為一線抗瘧藥物,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數百萬人生命。
截至“十三五”末,我國中醫藥人員總數達76.7萬人。在海外,中醫藥已傳播到196個國家和地區。中醫藥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也正在為促進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!
以上內容來源于:新華社